翼状肩=天使翼?其实是一种“病”

Home / 瑜伽教学 / 翼状肩=天使翼?其实是一种“病”

翼状肩胛是正常人的肩胛骨紧贴胸壁,这主要是由前锯肌和斜方肌的协同收缩来完成的。如果前锯肌和斜方肌麻痹,就可使肩胛骨失去贴胸的作用力。当上臂运动使肩胛骨旋转时,它就可以出现因脊柱缘失去牵拉而翘起,形成似蟋蟀翅膀的样的畸形,所以临床据此特征而命名为翼状肩胛。

健康的肩胛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是很稀少的。问题在于,我们花太多时间坐在电脑和方向盘前面了。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弯腰驼背的姿势,这会导致脊柱上端永久性向前弯曲,也就是驼背。

这种体姿会限制肩胛骨向后倾斜的能力,当手臂抬到高于头顶时,可供肩袖部位移动的空间就会减小。于是,肩袖部位就会被压紧,导致组织损伤。

问题还不止这些。在打字和握方向盘的动作中,我们的肩部长时间内旋并拉长(向前推)。在这种情况下,负责使肩部外旋和收回(向后拉)的肌肉就会变得松驰和软弱无力。

最后,这种不平衡会导致肩胛远离脊柱,靠近肩关节,这种现象叫作肩胛翼化(如图所示)。健康的肩胛是紧贴在胸腔上的。当你直立、手臂在体侧下垂时,如果你的肩胛处于上背部比较靠外的位置,这就说明你有肩胛翼化的问题

翼状肩胛时,不管你是练胸大肌还是练习你的三角肌,都容易产生肩部的疼痛。

为改善肩部健康和运动表现,有必要采用手臂外旋和肩胛后收的力量训练动作,以平衡这些影响。花一点时间进行矫正训练,你将获得巨大的回报。

翼状肩也被人叫成天使翼,

就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后背是漂亮的,

但是其实这样的后背是有很大的问题。

肩胛骨周围的重要肌肉

让肩胛骨稳定的胸壁上的肌肉主要是前锯肌和斜方肌,而这两块肌肉却是我们经常容易忽略的地方。

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,上面被胸大肌和胸小肌覆盖,而另一端附着于肩胛骨内侧缘,负责肩胛骨的前引,上回旋。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身体部位的一个死角,上面是胸肌,下面是腹肌,说死角是因为很容易被人忽略,而且这块肌肉不给力,其他的肌肉会迅速出来代偿,因此训练前锯肌是十分必要的。

而斜方肌的面积比较大,上至枕骨周围,下到胸椎最后一节,左右拉开到锁骨,肩峰,冈上肌,这束肌肉负责头部的后仰,肩胛的上提,下降,内收等等。斜方肌和前锯肌的肌力相互配合保证肩胛骨可以稳定在胸廓上。

如何用瑜伽的方式改善预防

首先要知道这些肌肉可以令身体做什么运动,主要的就是肩胛骨的前引和后缩(内收),那么正确的使用到这两束肌肉就成了训练的关键。

(图中的肩胛骨就没有完全贴在胸廓上,会导致下方肩膀更加紧张得不到正确的伸展)

既然是肩胛骨的运动,那么练习的时候意识要尽量放在肩胛骨上。普通的瑜伽练习在做肩关节训练的时候,很多人只是随意的摆了个造型,而没有真的做对。比如牛面手,我们一直想着让双手在后背扣到一起,于是当双手扣到一起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,可是谁也没想过此时的肩胛骨是个什么状态。关键点是下面的手臂,肩胛骨会因为不正确的运动而让内侧缘翘起,变成翼状肩胛,但其实这个时候肩胛骨应该贴在胸壁上的。所以可以试着启动肩胛骨内收。正确的开肩其实还会缓解肩颈紧张的问题。

另外很多时候练习四柱等支撑体式,经常会另肩颈变得很紧张,这是因为正确的肌肉没有启动,用了错误肌肉去代偿,比如在做支撑的时候应当使用前锯肌发力让双手去推地,但是只用了手臂去支着整个躯干的时候会让肩胛骨翘起来。若是加上屈手肘做四柱的话,就会让肩膀前引做出一个圆肩的姿态去做体式,久而久之会造成肩膀前引,但并非是因为前锯肌做出来的,是姿势错误导致胸小肌紧张引发的。很多人说瑜伽的练习效果太慢,有时候练一练还不如没练的时候,那是你做错了啊。

我们举一个例子——背后祈祷式。背后祈祷式的练习是让双手在后背合掌,但是为了让双手能合在一起很多人是利用手肘硬掰让双手合起来,但是这样做会导致肩膀向前引,肩胛骨又飞起来了,同时手肘手腕可能也不舒服。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让肩胛骨向中间收的力量帮助双手合十,此时的肩膀是展开的,呼吸是顺畅的。同时肩胛骨周围的肌肉也会被正确调动起来。

有些时候做不到问题还是一样,只想要结果却忘记了过程,太着急做到最后却忘记了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开始。